臨床上靜脈補鈣的方法有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氯化鈣注射液、乳酸鈣注射液、門冬氨酸鈣注射液、復方氨基酸螯合鈣注射液等。
1.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靜脈補鈣藥物之一。刺激性相對較小,安全性較高。一般將10%葡萄糖酸鈣10 - 20ml加入等量的5% - 10%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注射,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也可加入液體中靜脈滴注。常用于治療鈣缺乏、急性血鈣過低、堿中毒及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搦癥等。
2. 氯化鈣注射液:含鈣量較高,作用迅速。但對血管刺激性較大,注射時可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導致靜脈炎。使用時需稀釋后緩慢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常用濃度為5%氯化鈣溶液,一般每次5 - 10ml,根據(jù)病情調(diào)整劑量。適用于血鈣降低引起的手足搐搦癥、蕁麻疹、滲出性水腫等。
3. 乳酸鈣注射液:乳酸鈣在體內(nèi)吸收較好,可補充人體所需的鈣。靜脈使用時,通常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劑量和滴注速度。可用于預防和治療鈣缺乏癥,如骨質(zhì)疏松、佝僂病等。
4. 門冬氨酸鈣注射液:門冬氨酸與鈣結(jié)合形成穩(wěn)定的螯合物,能提高鈣的生物利用度。靜脈給藥時,能較好地被機體吸收利用。常用于鈣缺乏相關疾病的治療,尤其適用于一些對常規(guī)鈣劑吸收不佳的患者。
5. 復方氨基酸螯合鈣注射液:含有多種氨基酸與鈣的螯合物,不僅能補充鈣,還能提供一定的氨基酸營養(yǎng)。在靜脈使用時,需按照規(guī)定的劑量和方法進行輸注,以滿足患者的鈣需求和營養(yǎng)支持。
在進行靜脈補鈣時,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鈣水平、心電圖變化等,根據(jù)患者的反應和檢查結(jié)果及時調(diào)整補鈣的劑量和速度,同時關注患者有無不適癥狀,確保補鈣治療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