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患有癲癇癥有13年之久,在長期的治療下病情已經基本的到了控制,基本上是半年復發(fā)一次,也基本上是小發(fā)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想問就是癲癇癥有沒有比較好的自我保健手法
根據(jù)你描述的情況,半年復發(fā)一次。并且是小發(fā)作。雖然較前有明顯的控制。但是仍然應該去神經內科復診。來調整藥物盡量避免發(fā)作。沒有所謂的保健的手法。建議平時避免刺激性的飲料,比如酒精咖啡或者是茶水。保證充足的睡眠。
病情分析:
您好!根據(jù)您的描述,23歲,男,患有癲癇疾病,目前已經基本控制,想知道如何保健
指導意見:
癲癇疾病患者除了堅持藥物治療之外,心態(tài)上要積極樂觀,飲食上清淡為宜,忌諱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諱牛肉,羊肉,狗肉,驢肉,駱駝肉,各種鳥類肉等及其湯,適當運動。
您好!向您推薦一下幾種自我保健法 自我心理調適
癲癇患者一旦被確診,必定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人或多或少會存在心理問題,常會有絕望心理。癲癇的用藥期往往很長,部分患者可能要終生用藥,加之日常生活難免會發(fā)生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事情,特別是與疾病相關的事情,往往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這樣對疾病的轉歸相當不利。所以患者面對這些問題時,應積極應對,及時自我疏導,趨“利”避“害”,必要的時候求助于醫(yī)生,將這些不利心理問題化解。而做到這一點,患者首先要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持之以恒,病自去亦。
其次,患者應該明確:人的認知觀念完全源于他對周圍環(huán)境的覺察,這種覺察往往受個體先占觀念及當時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并不一定符合客觀實際,感覺并不等于現(xiàn)實,“走極端、公式化”、“想當然”等必然導致對現(xiàn)實認識的偏差,造成對現(xiàn)實認知的一種假象。而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要盡量積極調整心態(tài),對自己重新作個準確的評估,從而對消極的感覺產生免疫。通常采用填寫“三欄對比表”、“日常活動表”等方式完成認知預演及行為治療中的自信訓練、角色扮演等技巧,也有助于讓患者從實際操作和行為中改變對人對事的看法和態(tài)度。
?
自我行為糾正
癲癇患者的自我行為糾正實際上也是一種行為療法,通過有些行為治療的方法,糾正一些不良行為,以避免由此引起的負面效應。現(xiàn)簡介幾種行為糾正的方法:
1.隱蔽法(Cover methed)
Caetula(1971年)首先提出這種行為療法,稱為隱蔽消退法。讓患者在幻想中產生有關焦慮緊張的問題行為,然后在意象中不再接受任何陽性強化刺激,讓它逐漸隱蔽消退。有些學者對促發(fā)癲癇的刺激采用這種隱蔽的脫敏法而達到緩解。這種治療的目標是針對與癲癇發(fā)作有關的焦慮情況,通過減輕或消除焦慮來達到預防發(fā)作的目的。
?
2.指示控制法(Cuecontrollen method)
讓患者在幻想中慣用與促發(fā)癲癇刺激相反的一個詞或策略。告訴患者在非治療期間,當促發(fā)癲癇刺激出現(xiàn)時,使用一個指示詞來抑制它,例如焦慮可作為促發(fā)癲癇發(fā)作的一個部分,在松弛狀態(tài)期間,讓患者在幻想中暴露一個焦慮的環(huán)境,并讓他聯(lián)系這種情況說出或想出一個“松弛”的詞,當日常生活中遇到焦慮情境時,這個詞可用來引起松弛狀態(tài),然而在某些癲癇病例中,焦慮或警覺的增強是癲癇發(fā)作起病的一個部分。這種指示控制松弛較為適宜,其他病例,讓患者采用警覺策略較為妥當。有人采用進行性松弛,使患者在幻想中有足夠隱蔽的暴露。但當先兆發(fā)生時,讓患者握緊拳頭來警覺自己,并響亮地說出“停止”之詞和盡量保持警覺。這是一種“指示控制警覺”,這種方法仍需進一步評價。
?
3.松弛技術(relaxing technipues)
癲癇患者在精神緊張時可以誘發(fā)癲癇發(fā)作,而松弛技術的目的正是消除緊張,這樣可避免癲癇發(fā)作,同時對癲癇患者出現(xiàn)的焦慮緊張等也有效。這種技術就是訓練一個人能系統(tǒng)地檢查自己頭部、頸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緊張情況,訓練如何把緊張的肌肉放松下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半閉著眼睛,全神貫注身體的各部分肌肉,并且按次指揮自己緊張著的肌肉松弛下來,以便達到全身松弛的狀態(tài)。當學會放松方法后,如再遇到緊張則采用此法使其放松,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祝您早日康復
以上是對“癲癇癥有沒有什么自我保健的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