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壅積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腸阻塞,以致十二指腸阻塞部位的近端擴張、食糜壅積而產(chǎn)生的臨床綜合征。
十二指腸壅積癥的主要原因包括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先天性十二指腸畸形、腫瘤等。當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或者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分出的位置過低時,就可能會壓迫十二指腸,導致食物通過困難,引起壅積。先天性十二指腸畸形,如先天性腹膜束帶壓迫牽拉而阻斷十二指腸,也可導致本病。十二指腸部位的腫瘤也可能會阻塞腸腔,引發(fā)壅積癥。
患有十二指腸壅積癥的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癥狀的出現(xiàn)與體位有關(guān),常于進食后出現(xiàn),改變體位如俯臥位或膝胸位后癥狀可有所緩解。診斷該病主要依靠X線鋇餐檢查、腹部超聲、CT等檢查手段。
對于十二指腸壅積癥的治療,需要根據(jù)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癥狀較輕,可以通過調(diào)整飲食、體位等方法進行治療,如少食多餐,避免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餐后采取俯臥位或膝胸位等。如果癥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shù)治療,如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shù)等,以解除十二指腸的梗阻。
在日常生活中,十二指腸壅積癥患者應(yīng)注意飲食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體位,尤其是在進食后,可適當采取俯臥位或膝胸位,以緩解癥狀。如果出現(xiàn)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加重的情況,應(yīng)及時就醫(yī),以便進行相應(yīng)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