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層動脈瘤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通過內膜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使中層分離并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的動脈瘤。
夾層動脈瘤的病因較為復雜,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遺傳性血管病變、主動脈炎性疾病、損傷等也可能導致夾層動脈瘤的發(fā)生。
夾層動脈瘤的癥狀取決于病變的部位、范圍和程度。典型的表現為突發(fā)的劇烈胸痛,疼痛可向背部、腹部等部位放射,常伴有大汗、惡心、嘔吐等癥狀。如果夾層動脈瘤累及重要臟器的供血,還可能出現相應臟器的缺血癥狀,如頭暈、黑矇、腹痛、少尿等。
夾層動脈瘤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主動脈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一旦懷疑有夾層動脈瘤,應立即進行相關檢查,如超聲、CT、磁共振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來確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血壓和血脂等,以預防夾層動脈瘤的發(fā)生。對于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定期進行體檢,以便早期發(fā)現和治療潛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