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即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發(fā)病日期不明確而臨床有慢性肝炎表現(xiàn)者。
慢性乙型肝炎的癥狀可能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qū)不適等,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癥狀。該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可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及纖維化。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會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
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需要結合病史、臨床表現(xiàn)、肝功能檢查、乙肝病毒標志物檢測以及肝臟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一旦確診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復制,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臟纖維組織增生,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肝細胞癌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治療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jié)治療、保肝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精神緊張和壓力過大;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標志物、肝臟影像學等,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