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癥是指機體在某些情況下,由于脂肪分解代謝增強,產(chǎn)生大量酮體并在體內(nèi)積聚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
當人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時,如長期饑餓、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糖尿病控制不佳等,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來提供能量。脂肪分解過程中會產(chǎn)生酮體,包括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正常情況下,酮體的產(chǎn)生和利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血液中酮體濃度較低。當酮體生成過多或利用減少時,血液中酮體濃度升高,超過正常范圍,就會導致酮癥。
酮癥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有爛蘋果味、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島素治療不當或中斷,容易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這是一種嚴重的急性并發(fā)癥,需要及時治療。
對于可能導致酮癥的情況,如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管理,包括合理控制飲食、按時使用胰島素或其他降糖藥物、定期監(jiān)測血糖等。對于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群,也應注意合理搭配飲食,避免過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免引發(fā)酮癥。如果出現(xiàn)疑似酮癥的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