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包括冠狀動脈介入、腦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腫瘤血管介入等。
1. 冠狀動脈介入:主要針對冠心病患者,通過穿刺血管將導管等器械送至冠狀動脈,進行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操作,以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絞痛癥狀,降低心肌梗死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2. 腦血管介入:用于治療多種腦血管疾病,如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通過血管內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堵塞異常血管或放置支架修復病變血管,預防腦出血、腦梗死等嚴重并發(fā)癥,保障腦部正常血液供應。
3. 外周血管介入:涉及范圍廣泛,包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療。通過血管腔內技術,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溶栓導管置入等,恢復外周血管通暢,改善肢體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者疼痛、腫脹等癥狀。
4. 腫瘤血管介入:是一種局部治療腫瘤的方法,通過向腫瘤供血動脈注入化療藥物和栓塞劑,阻斷腫瘤的血液供應,使腫瘤細胞缺血壞死,同時局部高濃度的化療藥物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達到控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目的。
進行血管介入治療后,要按照醫(yī)生安排定期復查,了解血管恢復情況。日常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上減少高脂肪、高鹽食物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當進行舒緩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和過度勞累。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情緒大幅波動。若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如疼痛、腫脹、發(fā)熱等,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