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傳染源主要包括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婦、接受過血制品或器官移植的患者等。
1. 乙肝患者:這是乙肝最主要的傳染源,包括急性乙肝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患者在發(fā)病前的潛伏期就可能具有傳染性,而慢性乙肝患者由于病毒持續(xù)存在于體內(nèi),其傳染性相對較強且持續(xù)時間較長。
2. 乙肝病毒攜帶者:這類人群體內(nèi)攜帶乙肝病毒,但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是乙肝病毒傳染源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通過各種途徑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3. 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婦:如果孕婦感染了乙肝病毒,在分娩過程中,病毒可通過胎盤、產(chǎn)道等途徑傳播給新生兒,導致新生兒感染乙肝。
4. 接受過血制品或器官移植的患者:曾接受過未經(jīng)嚴格篩查的血制品如血漿、凝血因子等或器官移植的患者,有可能因輸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移植帶有乙肝病毒的器官而感染乙肝,這類情況相對較為罕見。
乙肝的傳播途徑多樣,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如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一般不會導致乙肝病毒的傳播,但如果皮膚或黏膜有破損,接觸到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的血液、體液等,就有感染的風險。與乙肝患者接觸時應注意避免皮膚和黏膜的破損,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乙肝或有感染風險,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并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預防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