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衰竭的護理包括一般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心理護理等。
1. 一般護理: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或端坐位,以減輕呼吸困難。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限制探視,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協(xié)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洗漱、進食等,避免患者過度勞累。
2. 飲食護理:給予低鹽、低脂、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的飲食,少食多餐,避免過飽。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以減輕水腫和心臟負擔。控制液體攝入量,根據(jù)患者的尿量和心功能情況調(diào)整攝入量。
3. 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面色、皮膚溫度和濕度等變化。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以及水腫的部位、程度和消長情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為治療提供依據(jù)。
4. 用藥護理:遵醫(yī)囑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治療,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使用強心藥物時,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心律失常、胃腸道反應等;使用利尿藥物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尿量和電解質(zhì)變化,防止低鉀血癥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用擴血管藥物時,注意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避免低血壓的發(fā)生。
5. 心理護理:全心衰竭患者由于病情較重,往往會產(chǎn)生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和預后,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全心衰竭患者的護理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時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