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耳炎常見類型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等。
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見,是引起小兒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小兒咽鼓管短、平、寬,且開口位置低,當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時,易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引起中耳負壓,形成中耳積液。
2.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主要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細菌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充血、腫脹,產(chǎn)生膿液?;純嚎沙霈F(xiàn)耳痛、發(fā)熱、聽力下降等癥狀。
3.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zhì)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不徹底有關??沙霈F(xiàn)長期或間歇性耳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等表現(xiàn),嚴重時可引起顱內(nèi)、外并發(fā)癥。
4. 中耳膽脂瘤:是一種位于中耳內(nèi)的囊性結構,并非真性腫瘤。膽脂瘤可不斷增大,壓迫骨質(zhì),破壞中耳結構,導致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還可能引起嚴重的顱內(nèi)、外并發(fā)癥。
小兒出現(xiàn)耳部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并規(guī)范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污水進入耳內(nèi)。如果孩子有鼻炎、鼻竇炎等疾病,要積極治療,防止炎癥蔓延至中耳。同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聽力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