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骨折后1-2周就可以吃魚。
骨折初期,身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胃腸功能可能較弱,飲食宜清淡易消化。1周內通常不建議大量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而1周后,身體逐漸適應,適當吃魚能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鈣、磷等營養(yǎng)物質,有助于骨折愈合。魚肉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管健康有益,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利于骨折部位的修復。2周后,隨著恢復情況好轉,可根據(jù)自身狀況適量增加魚的攝入量。
從中醫(yī)角度看,不同類型的骨折及體質,吃魚的時間可能略有差異。比如一些開放性骨折伴有明顯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感染得到較好控制后再吃魚,時間可能稍晚一些。還有體質較為虛弱、消化功能差的患者,也可適當推遲吃魚的時間,待胃腸功能恢復較好時再食用。
骨折后飲食要均衡,除了吃魚,還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避免吸煙、飲酒,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以免影響骨折愈合。同時,要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鍛煉,促進肢體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