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是一種常見于兒童的營養(yǎng)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引起鈣、磷代謝紊亂,進而導致骨骼發(fā)育異常。
維生素D在人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維持血鈣、血磷的正常水平,保證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當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吸收鈣減少,血鈣水平降低,甲狀旁腺會代償性分泌增加,促使骨鈣釋放,以維持血鈣正常。但長期如此,會使骨骼因鈣鹽沉積不足而出現病變。
在嬰幼兒期,佝僂病早期可能表現為多汗、夜驚、煩躁不安等神經精神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顱骨軟化、方顱、雞胸、漏斗胸、O形腿、X形腿等骨骼改變。兒童期的佝僂病還可能影響生長發(fā)育,導致身材矮小等問題。
引起佝僂病的原因較多。一方面,日照不足會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減少;另一方面,攝入不足,如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低,或存在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D吸收等,都可能引發(fā)佝僂病。
日常應保證兒童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多曬太陽,合理膳食,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以預防佝僂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