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
證名.直腸或直腸粘膜脫出肛門外的病證.《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脫肛者,肛門脫出也.”因氣虛下陷,或胃腸濕熱下注所致.氣虛下陷者,治宜補氣升提,用補中益氣湯,重用人參、黃芪、升麻;虛中挾火而痛者,加黃芩、黃連、槐花;虛寒者,用理中湯.因胃腸濕熱下注,肛脫腫痛者,選用抽薪飲、大分清飲等方.可同時兼用局部熏洗搽敷:寒者用荊芥、胡蔥煎洗,以伏龍肝、鱉頭灰、百藥煎研末,油調敷;熱者用樸硝、白礬湯洗,以黃柏、牡蠣粉摻搽;焮紅腫痛者,以田螺去厴,入冰片,化水搽(見《類證治裁·脫肛》).濕熱下注大腸者,宜清利濕熱,兼以升提,方用黃芩、黃連、槐角、黃柏、升麻、柴胡等藥,外用5倍子、白礬煎湯熏洗.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多見于體質虛弱的小兒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發(fā)生.幼兒發(fā)育不全,骶骨弧度較直,肛門括約肌肌力較弱,啼哭和腹瀉常誘發(fā)脫垂,以部分脫垂較常見.成人因內痔經常脫出也可誘發(fā),以直腸黏膜脫垂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肌肉松弛,故發(fā)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本病的臨床癥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shù)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fā)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fā)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fā)生嵌頓,一但嵌頓發(fā)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xiàn)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fā)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fā)現(xiàn)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檢查時應排除直腸帶蒂息肉和重度內痔脫出,可囑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脫出后,再行檢查,確定為部分和完全脫垂.在臨床上按脫垂程度輕重分成3度:一度為直腸黏膜脫出,2度為直腸全層脫出,3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本病病因有:(1)先天不足,發(fā)育不全,直腸缺乏周圍軟組織.及骶骨彎度的支持;(2)病久體弱,營養(yǎng)不良或久瀉久痢,使坐骨直腸窩的脂肪被吸收,直腸失去扶持;(3)氣血衰退,年邁機體衰弱,婦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攝,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xù)性增加腹壓的疾病,使直腸黏膜下層組織松弛,黏膜與肌層分離,導致脫肛;(5)內痔3期,肛直腸息肉,肛直腸腫瘤等病癥,經常脫出導致肛管括約肌松弛,并將直腸黏膜向下牽引.也有見于內痔環(huán)切術后,損及肛管皮膚,形成直腸黏膜外露脫垂.本病治療分內外藥物治療、針灸、注射、和手術治療.內治用補氣、升提、固攝為主;外痔用中藥熏洗、外敷以收斂固澀;針灸益氣固攝,增強盆腔內張力,增強對直腸支持固定作用;注射硬化劑可使直腸與周圍組織或直腸各層組織發(fā)生粘連固定,使直腸不再下脫;結扎術可扎除部分脫垂的黏膜,并人為形成疤痕,產生粘連固定支持作用.現(xiàn)在醫(yī)學用經腹直腸懸吊固定術,效果并不穩(wěn)定,且手術操作復雜,約有20%復發(fā);盆底重建術,手術復雜,并發(fā)癥多,療效也不完全滿意,故現(xiàn)較少用.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fā)于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fā)病,原發(fā)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愈.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shù)脫肛可以痊愈.如改變排便方法后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愈.(2)中醫(yī)治療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xiàn)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3里.治脫肛方: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5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y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y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y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