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年齡:36個月
性別:男
于本月15日下午四時突發(fā)高燒(39.5),在醫(yī)院打了退燒針和掛水不,晚上燒就退了,16日白天未發(fā)燒(但仍在醫(yī)院堅持掛了兩瓶水不)夜間突然又發(fā)燒,17日至醫(yī)院體溫38.8,經診是感冒引起的發(fā)燒,又掛了兩瓶水,但17日一天燒都沒退,至夜間仍發(fā)燒(期間吃過兩次退燒藥,只能緩和),18日一早又至醫(yī)院,經診確認為“手足口”(手掌,足底均有紅點)并伴高燒38.5,18日一天燒均未退(吃退燒藥只能維持2至3小時退燒)
不過小孩從從19日至目前已沒再發(fā)燒,手掌心,足底紅點已明顯好轉。精神,食欲均還可以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今天一早小孩可能有點流鼻涕了,呼吸有點重,有點氣管炎了,這是不是手足口并發(fā)癥。
可不可以吃點感冒藥。
還有專家門,手足口病小孩 能吃點什么啊
病情分析:
您好,您的寶寶這個情況是考慮手足口病的,手足口病為腸道病毒感染傳染病,表現在手足臀部皰疹或紅色丘疹,周圍繞有紅暈,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同時多數孩子口腔內有皰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發(fā)熱等。
指導意見:
1、本病為自限性疾病,除非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多數病程在1-2周。首先需要注意隔離,治療原則為抗病毒為主,適當補液,對癥處理。通過治療,體溫已經控制,皮疹開始消退,是治療有效的表現。
2、流涕,呼吸粗,有可能是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情況,繼續(xù)抗炎,抗病毒就可,清鼻涕多的話,可以口服點小兒感冒顆粒改善癥狀。
3、寶寶要注意休息,飲食注意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
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根據你介紹的這種情況看,寶寶得了手足口病,這種情況應該到小兒科進行一下全面的整治,根據一的建議進行治療比較好,根據你介紹的這種情況看,寶寶現在已經在好轉,關于氣管炎的情況很可能是由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并發(fā)癥,可以口服一些抗生素治療。
您好,36月男孩,發(fā)熱,經靜點藥物治療3天后仍間斷發(fā)熱,伴有手足皰疹,診斷為手足口病,繼續(xù)藥物治療。建議加強護理,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多喝水,勤洗手,開窗通風,少去人多的地方,多進食富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蔬菜,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冷食。口服藍芩口服液清熱解毒治療。
以上是對“性別男于本月15日下午四時突發(fā)高燒39,在醫(yī)院打了退燒針和掛水不”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小兒上述情況手足口病診斷明確,現發(fā)熱已退,皮疹好轉,病情向愈,現有流涕,呼吸氣粗,不考慮手足口病并發(fā)癥,是感冒了。
指導意見:
1.小兒手足口病向愈,現在流涕,不是并發(fā)癥,是感冒導致。
2.可以服用治療小兒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治療,多喝水。
3.手足口病小兒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如粥咸菜面條等,多喝水,促進病毒排泄。
病情分析:
你好,你說的孩子這種情況是手足口病引起的,這種疾病屬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另外孩子還有一些感冒。
指導意見:
孩子還太小,建議你最好是先帶孩子到醫(yī)院兒科讓孩子住院輸液治療一段時間是比較好的,這樣孩子好的是比較快的,治療期間多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多喝一些水這樣孩子的疾病慢慢就會好的。治療期間多讓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飲食對孩子是比較好的。
病情分析:
你好,你說的孩子這種情況是手足口病引起的,這種疾病屬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另外孩子還有一些感冒。
指導意見:
孩子還太小,建議你最好是先帶孩子到醫(yī)院兒科讓孩子住院輸液治療一段時間是比較好的,這樣孩子好的是比較快的,治療期間多讓孩子休息一段時間多喝一些水這樣孩子的疾病慢慢就會好的。治療期間多讓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飲食對孩子是比較好的。
病情分析: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和感冒的癥狀一樣,
指導意見:
你好,點流鼻涕了,呼吸有點重,有點氣管炎了,這是不手足口并發(fā)癥。西藏礦業(yè)吃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藥進行治療 ,多吃新鮮的水果和 蔬菜,多喝水,如果出現高熱不退,驚戦,精神不要,嘔吐建議盡快去醫(yī)院進行治療,
病情分析:
手足口病的并發(fā)癥主要是發(fā)病期間并發(fā)的,孩子的情況考慮就是一個上感。
指導意見:
平時建議給孩子清淡飲食,最好是易消化食物,多吃奶制品增進體質。
以上是對“性別男于本月15日下午四時突發(fā)高燒39,在醫(yī)院打了退燒針和掛水不”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重在預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生活飲食規(guī)律、改善營養(yǎng)。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預防感冒最好的辦法。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