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體溫37.8
不知道
曾經(jīng)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未治療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他現(xiàn)在的體溫是37.8,他的體溫正常嗎
病情分析:
物理降溫包括洗溫水澡,用溫熱毛巾擦額頭,脖子,腋下,大腿內側,這些部位幫助降溫
同時發(fā)汗后要及時用干毛巾擦干汗,更換汗?jié)竦囊挛?防止二次著涼
指導意見:
你可用溫熱毛巾將小孩周身擦擦,看看體溫能否降下來,不行的話再去醫(yī)院找醫(yī)生看看,能不吃藥不打針就不要吃藥打針,最好不要亂吃感冒藥,亂寶寶一般體溫在36.5左右比較正常,37.8說明還是有些燒,一般38.5度內采用物理降溫,38.5以上才用退燒藥
打退燒針
病情分析:
你好,體溫37.8是低熱,但是對于嬰幼兒,還算是正常的,不要擔心
指導意見:
可能孩子穿的多了,或者活動量大了,室內溫度高了,等等,這些因素也會導致溫度高的.
建議多喝些水,孩子多喝水,排尿,溫度自然就降下來了.
病情分析:
您好,孩子目前是低燒的,要及時物理降溫的,多喝點水
指導意見:
有感冒的癥狀的話,及時服用頭孢,護彤治療,否則要上醫(yī)院做個血象檢查,看是否幼兒急疹或者積食的可能
病情分析:
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wěn)定的范圍,但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于1℃.
指導意見:
你孩子的體溫已經(jīng)是屬于低燒,不正常,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建議到醫(yī)院就診.
病情分析:
孩子的體溫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一般在安靜狀態(tài)下,室溫20度左右,穿衣適當時測腋窩溫度36.2-37.2是正常的,但小孩代謝快,我們以孩子體溫不超過37.5為正常.
指導意見:
若無環(huán)境因素影響,您的孩子有低熱,這種情況最常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是機體的反應,您可以給他多喝水觀察.若體溫繼續(xù)上升超過38.5度,就需要處理發(fā)熱,并給與感冒藥物治療.
病情分析: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tài)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
按體溫狀況,發(fā)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指導意見:
您好,一般超過正常體溫0.3度就視為低燒.要帶寶寶去醫(yī)院檢查一下.及時治療.祝寶寶健康成長.
以上是對“我的兒子11的月,他的體溫是37.8正常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他現(xiàn)在的體溫是37.8,他的體溫正常嗎
指導意見:
你好,小兒的正常腋溫是36攝氏度到37.5攝氏度,成年人的腋溫是36到37.寶寶的體位稍微有點熱,但小兒的體溫不超過38.5攝氏度是不主張降溫的.如果寶寶沒有其它問題,可以先觀察看看,沒必要降溫.讓寶寶多喝些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病情分析: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
指導意見:
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除了藥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fā)燒的孩子降溫.
病情分析:
現(xiàn)在的體溫是37.8,他的體溫正常嗎
指導意見:
您好: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
不知道您測量的是腋溫還是口腔溫度,如果是腋溫有點偏高,不必擔心,如果孩子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話.
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生活護理:
多給寶寶喝水,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后體溫就會降到正常.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